首先谢谢您的提问,更感谢您对边疆民族地区未成年检察工作的关注。结合多年边疆基层工作经验,我认为制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,一是社会支持体系的薄弱,二是专业化人才的短缺。比如在我们那里就缺少专业司法社工,以及心理咨询、法律救助等专业力量。为了解决这些难题,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,通过“12345”工作法,整合资源,完善工作制度,形成合力。
“1”是组建一支专业化办案团队,抽调具有爱心、专业能力强的检察干警,组建未检工作室,专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。
“2”是搭建两个社会化工作平台。一是共建“观护帮教基地”。我在对一名涉罪男孩开展社会背景调查时,发现他经常帮村寨里的老人修理物件,于是我们就推荐他入驻基地,在基地里他既可以摒弃不良行为,又学习了一技之长,事后还帮助推荐他就业。孩子目前在一家广州的大型汽修厂里担任技工。二是在县妇幼保健院建成“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”,用于侦查人员和医务人员对被侵害的未成年人一次性完成询问、妇科检查以及生物检材提取等取证工作,避免孩子遭受二次伤害。
“3”是共建三项工作机制,分别是家庭教育指导联盟,未检案件统一集中办理,以及多部门联合推动强制报告制度。
“4”是聚焦四类精准保护,即精准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,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,精准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多元化救助,精准诉源治理。
“5”是打造5个特色化法治活动,比如我们打造了常态化送法进校园、法治夏令营、创办“沧江明珠”未检专刊、自创法治手偶剧等比较有特色的活动,我们的自创手偶剧还入选了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法治精品课程。
总的来说,在边疆基层从事未检工作面临很多挑战与困难,在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办法和经验,这些办法和经验既体现了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理念,也是结合边疆治理创新结出的硕果。今后,我会继续扎根基层,当好未成年人的守护人,呵护边疆孩子健康成长。谢谢。